<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夢里常聞紡車響,桃花依舊傲春風
      2020-06-19 08:11:0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夢里常聞紡車響,桃花依舊傲春風

        名揚新中國紡織行業的“趙夢桃小組”13代57年傳承“好好干,干就干好”的“夢桃精神”

        趙夢桃(左)在車間與同事交流。新華社資料照片

        第十三任“趙夢桃小組”部分成員在活動室交流。記者張博文攝

        68年前,17歲的趙夢桃走進廠房,看到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好幾畝地那么大的車間里,紡錠飛轉、銀絲飛繞,女工們身穿白圍腰、頭戴小白帽,在轟鳴的機器間來回奔走忙碌……

        如今,在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先進設備一刻不停地運轉,“趙夢桃小組”的青工呂生麗一手將線穿過氣圈環,一手將紗管插在錠子上,再飛快地把線繞過導紗鉤……她的身后,組長何菲掐表計時,要求呂生麗動作再干凈一點、再快一點

        這些“夢桃精神”的傳人,在看似簡單重復的勞動中不斷追求極致,詮釋著“大國工匠”的真正含義    

        5月29日下午,何菲從北京返回咸陽后,第一時間回到車間里的“夢桃之家”,把中央精神傳達給“趙夢桃小組”的成員:“政府工作報告中突出了‘六穩’和‘六保’,提出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今年會有更多的‘真金白銀’直接送到基層、送到企業,這對我們來說是鼓舞人心的事……”

        33歲的全國人大代表何菲是陜西省咸陽市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的紡織工人,趙夢桃小組第13任組長。

        在陜西省咸陽市新興街道民生西路上,一片灰白陳舊的廠房坐落在路邊,人聲鼎沸的街道與冷冷清清的廠區被大鐵門分割開來,恍若兩個世界。這里是原國營西北第一棉紡織廠。

        68年前,17歲的趙夢桃走進廠房看到的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好幾畝地那么大的車間里,紡錠飛轉、銀絲飛繞,女工們身穿白圍腰、頭戴小白帽,在轟鳴的機器間來回奔走忙碌……

        從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國勞動模范,趙夢桃的事跡激勵了一代國人。1963年,她所在的細紗車間乙班四組被命名為“趙夢桃小組”,并長期保持全國先進班組稱號。

        在時代洪流之中,原國棉一廠經歷了改制重組后,變身為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趙夢桃小組”經受歲月洗禮,13代組員接力傳承“夢桃精神”。

        咸陽紡織集團工會主席王艷梅說:“‘高標準、嚴要求、行動快、工作實、搶困難、送方便’和‘不讓一個姐妹掉隊’的‘夢桃精神’,一直是全國紡織系統的一面旗幟。新時代倡導的工匠精神與‘夢桃精神’一脈相承,是產業工人對工作的熱愛、對業務的自信、對責任的擔當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夢桃精神’的影響潛移默化卻又實實在在。”西北一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樹生說,在企業砸錠、破產、改制、搬遷的困難時期,都有一批“夢桃人”堅守崗位,始終如一多紡紗、紡好紗。

        如今,在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進口設備一刻不停地運轉,“趙夢桃小組”的姑娘們一遍遍在細紗機間巡回、接頭。青工呂生麗一手將線穿過氣圈環,一手將紗管插在錠子上,再飛快地把線繞過導紗鉤,掐頭、掛鉤……她的身后,何菲掐表計時,要求呂生麗動作再干凈一點、再快一點。這些“夢桃精神”的傳人,在看似簡單重復的勞動中不斷追求極致。

        好好干!下苦干!老實干!

        “我也常想,自己積極帶頭勞動,不是為了當個先進生產者,更不是為了爭得一份獎勵,而是要盡到一個工人的責任,要盡最大努力為黨工作”

        1952年5月17日,國營西北第一棉紡織廠開工典禮現場一片歡騰。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在西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家國營棉紡織廠,也是趙夢桃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

        趙夢桃1935年出生在河南洛陽的一個貧苦家庭,大哥被日本人殺害,小妹在逃難中喪生,父親因肺癆去世。她從小受盡惡霸欺凌、遭盡親戚白眼。1951年,陜棉二廠替國營西北第一棉紡織廠招考培訓工人,趙夢桃應招入廠,成為細紗車間乙班四組的值車工。

        一進廠,不挨餓,不受凍,還吃上了蔥油餅和雞蛋;上工了,有師傅們手把手教技術;下班了,和同組姐妹們一起唱歌、游樂。生活的變化讓趙夢桃心潮翻涌:“我們的黨領導著全國人民鬧革命,無數革命先烈在斗爭中流血舍命,爭得工人階級做國家主人的權利。如果一時一刻不珍重做主人的權利,不拿出主人的態度來勞動,就對不起犧牲的烈士,對不起為人民當家做主斗爭了幾十年的共產黨!”

        別人下班休息了,趙夢桃留在車間一邊幫師傅抹毛輥一邊請教技術,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創造出千錠小時斷頭55根、皮輥花率0.189%的紀錄。別人巡回一次需要3至5分鐘,她只用2分50秒。

        那時紡織工業承擔著解決中國人缺衣少布窘況的任務,而西北地區棉紗、棉布存在巨大缺口。1953年至1957年,陜西省將紡織工業作為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行業,各個棉紡廠都在積極擴臺擴錠。趙夢桃第一個響應廠里號召,看臺錠數由400錠擴到600錠。以身作則,擴臺不要擴臺獎,加班不要加班費。

        這個一心撲在紡紗上的姑娘很快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有人不解:“看臺多少掙的錢都一樣,何必呢?”趙夢桃說:“我也常想,自己積極帶頭勞動,不是為了當個先進生產者,更不是為了爭得一份獎勵,而是要盡到一個工人的責任,要盡最大努力為黨工作。”

        “‘好好干!下苦干!老實干!’是趙夢桃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管在哪個年代,踏踏實實把工作干好,永遠被‘趙夢桃小組’擺在第一位。”“趙夢桃小組”第12任組長王曉榮說。

        2014年,原國棉一廠經歷了改制、破產、重組后,搬遷到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成為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新廠房、新設備、新產品,嶄新的開始也意味著全新的挑戰,而挑戰總是第一個落到趙夢桃小組的肩上。

        試紡棉滌18支品種是第一個任務。當時小組成員對設備和新品種都不熟悉,一開車紗線斷了一半,六七百個斷頭得一個一個接上。新設備轉速快、新品種韌性強,稍不注意就把手割破。

        手破了纏上膠布,膠布也被割破。新傷加舊傷,同一個傷口反復割,姑娘們的手指頭上沒有一塊好肉。

        十指連心的疼痛難忍,心里的挫敗和焦慮更熬人。“到了交接班時間,交不了班,這樣的‘趙夢桃小組’還算什么先進!這不是讓人看笑話嗎!”一貫要強的姑娘們急得在宿舍里抱成團哭。可只要上班鬧鈴一響,她們眼淚一抹,膠布一纏又回到車間。

        憑著“一定要把任務完成好”的心氣,她們反復練技術。3個月后,大面積的斷頭被遏制,1年左右,技術要領被完全掌握。

        “其實當時組里每個人都有過退縮、想過放棄,但是既然在‘趙夢桃小組’,就要把工作干好,給其他工人做示范。”每每回想起工作生涯里最艱難的這段時光,王曉榮難掩內心激動哽咽落淚,“但我還是心疼我的姐妹們”。

        實干、巧干、會干

        她看到了無錫代表徐鳳妹演示雙手絞皮輥,效率提升了一倍。等不及回到廠里,在火車上,趙夢桃買了兩串糖葫蘆,用串糖葫蘆的竹簽子先練起來

        “夢桃總是這樣,眼里盯著新技術,只要誰有新技術、新方法,她就一定要學會。”和趙夢桃同組的郭淑貞說:“所以夢桃干工作,既實也巧。”

        1956年春天,在北京開往西安的火車上,趙夢桃兩只手各拿一根竹簽,凝神靜氣地隔空比畫著。

        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上,她看到了無錫代表徐鳳妹演示雙手絞皮輥,效率提升了一倍。等不及回到廠里,在火車上,趙夢桃買了兩串糖葫蘆,用串糖葫蘆的竹簽子先練起來。一踏進車間,她立刻把技術傳授給其他姐妹。

        “要使生產中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迅速地獲得解決,就得研究工作方法。”趙夢桃說。

        1959年,國棉一廠挑戰100天完成計劃,可趙夢桃小組組員孟金弟總完不成任務,她心急又委屈:“是我不努力嗎?完不成任務是因為我的車子太難掌握!”趙夢桃知道后主動提出和孟金弟換車。

        “換車操作后,發現這車子果真難掌握。于是,我暗暗地鼓勵著自己:‘車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不能叫車子支配人,一定要叫車子聽人的支配。’”趙夢桃在一篇題為《解決生產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的文章里記敘了這件事。操作時,她全神貫注地盯著機器轉動,很快發現了問題,又和其他同事交流,摸清了車子的“脾氣”,“馴服”了“老虎車”。

        到了60年代,國家提高了對棉布質量的要求,但細紗工的操作方法,特別是清潔工作還沒有跟上。趙夢桃總結細紗值車的實踐經驗,改進方法,在1962年摸索出“巡回清潔檢查操作法”,在陜西省紡織行業全面推廣。

        52年后,在這套工作法的啟發下,何菲推行“寶塔式分段換粗紗工作法”代替整段換粗紗,并在全行業率先實現值車、落紗、搖車一體化,效率從96%提高到97.8%。

        在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的車間里,“趙夢桃小組”負責的40臺德國青澤ZR71型細絡聯設備上55680個紗錠飛速旋轉。粗紗被分段排列成寶塔形,工人們在巡回看車過程中有序地換粗紗。

        2015年以前,這種設備在全國紡織行業都施行整段換粗紗工藝。

        “可生產棉滌18支品種時,我們發現一個班就要換大約3000個粗紗,就算落紗工們小跑著去換也來不及。經常因為換紗不及時造成大面積空粗紗,給后面工序造成麻煩。”何菲說,“更何況,換粗紗是個體力活,上完一個班姐妹們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換粗紗成了影響工作效率的“攔路虎”。何菲決定把部分換粗紗工作分配在值車工的巡回中。值車工參與換粗紗,大幅減輕了落紗工的工作量,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隨著寶塔式分段換粗紗工作的成功推行,值車工和落紗工的配合問題又引起了何菲的注意,她萌生了推行值車、落紗、搖車一體化的想法。經過三個多月的實戰鍛煉,“趙夢桃小組”率先將3個工種合并,每名組員都是多面手,小組用工由原來的28人優化到18人。

        這兩項成果,讓何菲獲得了“中國紡織大工匠”稱號。“不斷學習、勇于實干、善于創新、做到最好,是老組長留下的寶貴財富。”她說。

        團結姐妹一起干

        “眼淚救不回夢桃,我們要把她的事業繼續下去!”“對,夢桃姐常說一人先進孤單單,眾人先進推倒山,我們要一起努力”

        在國棉一廠老廠區的夢桃文化長廊里,時常能看到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一個腿腳走不好,一個耳背聽不清。綠蔭下,她們你攙扶我散步,我幫你當“翻譯”。

        這兩位老人一個叫梁福云、一個叫郭淑貞,16歲進入“趙夢桃小組”便結下了一輩子的姐妹情。

        梁福云有一張珍藏了63年的兩寸黑白照片。照片上趙夢桃穿著碎花襯衣,胸前掛滿獎章,神采奕奕,照片背面寫著“送給福云小五妹——二姐夢桃”。“這是1957年夢桃姐送給我的。在那個年代,人們很少拍照,每張照片都很珍貴。”梁福云不時拿出照片,撫摸夢桃姐的臉龐,回憶她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1963年元月,梁福云在西安坐月子,家門忽然被趙夢桃和吳桂賢敲開。她納悶:“今天也不是周末你們怎么來了?”趙夢桃簡單答了句“順道”,便開始關心梁福云缺不缺營養品、孩子好不好帶。幫著梁福云把家里安頓好,趙夢桃才放心地離開。

        “后來我才知道,那時夢桃的病已經很嚴重了。她到西安是去住院的,但她沒直接去醫院,而是先來看我……”回憶到這里,梁福云又一次抹了抹眼角。那次入院后,趙夢桃再沒能出來。

        同年6月23日,“趙夢桃小組”的組員們正在車間里奔走忙碌,忽然聽到趙夢桃離世的噩耗,淚水抑制不住地從眼眶奔涌而出。“眼淚救不回夢桃,我們要把她的事業繼續下去!”“對,夢桃姐常說一人先進孤單單,眾人先進推倒山,我們要一起努力。”下班后,趙夢桃的姐妹們七嘴八舌地說著,擦干眼淚。

        以心換心,在“趙夢桃小組”代代相傳,把組員們擰成一股繩,攜手度過一個又一個人心浮動的日子。

        20世紀80年代,內地涌起下海經商潮,引得一批人離開三尺弄檔,躍躍欲試到商海里踏浪。

        “浪潮來了,咱擋不住,只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人心暖起來,讓人不想走。”1986年,29歲的韓玉梅扛起了“趙夢桃小組”的旗幟,成了第7任組長。

        三伏天,車間熱得像蒸籠,韓玉梅用自己的獎金買橘子粉、酸梅汁做成冷飲,一杯杯送到小組姐妹們的手中。組里有人生了孩子,其他人會做針線活的送衣服、會做飯的送營養餐。每到年底,小組還要把成員的家人請到廠里開聯歡會。

        家里做生意的小組成員劉育玲動了辭職的念頭,韓玉梅知道后,三番五次家訪,和劉育玲的丈夫、父母、公婆挨個談心,給他們講紡織廠的發展狀況、“趙夢桃小組”的榮譽,分析下海經商的利弊。后來,劉育玲不但留了下來,還越干越好,接了韓玉梅的班,成為“趙夢桃小組”第8任組長。

        被真情留下來的還有“趙夢桃小組”第9任組長徐保鳳。

        1987年徐保鳳進廠時,紡織服裝是國家出口創匯的主力軍,當上紡織工人意味著受人尊敬、工資待遇高。為了考進國棉一廠,在大雪紛飛的12月,18歲的山東姑娘徐保鳳凌晨五點就到國棉一廠的操場排隊準備考試,與她一起參加考試的還有1000多人。

        好不容易過關斬將考進了廠里,可誰知,一進車間,環境嘈雜、棉絮亂飛,不一會兒徐保鳳的睫毛上、眉毛上都沾滿棉絮。一邊是遠離家人的孤單寂寞,一邊是艱苦的工作環境,內外夾擊讓徐保鳳上第一個夜班時就打起了退堂鼓。代教的老師傅發現她上班時間一個人坐在墻角打瞌睡,不但一句重話沒說,還替她干完了當晚的活。

        “這件事把我教育了。”徐保鳳說。第二天,師傅專門買了肉叫徐保鳳去家里吃飯,開導她。“真是把我感動了,不努力都不行。”

        進入“趙夢桃小組”之后,姐妹們一起練兵比武、一起郊游拍照。“累,但快樂。”徐保鳳說:“小組就是我們最大的靠山,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是一個人面對。”

        2015年加入“趙夢桃小組”的呂生麗對“靠山”這個詞很有感觸。

        2015年國慶節,呂生麗的丈夫被查出了腎衰竭。那時她剛進廠工作沒多久,通常在長假前后不能請假。可家里最困難的時候哪能離得了她,思前想后,呂生麗還是向當時的小組長王曉榮提出了請假。沒想到王曉榮立刻說:“你先回家照顧家人,請假手續回頭再補。”呂生麗心里的大石頭一下子落了地,涌起一陣溫暖。

        此后,呂生麗每次請假耽誤工作,姐妹們替她完成;經濟上有壓力,姐妹們幫她分擔;心理壓力大,姐妹們給她鼓勁。

        “靠著組里姐妹幫忙,我才能度過那些艱難的日子。”呂生麗說,“現在紡織行業的吸引力大不如前,起初我選擇這份工作也只是因為離家近。可在‘趙夢桃小組’我感覺到一種凝聚力,激勵大家一起把工作干好。”雖然有生活重擔,但在這個溫暖的小組里,呂生麗沒有頹廢憔悴,依然陽光健談。

        好好干,干就干好

        “用一句話概括‘夢桃精神’就是好好干,干就干好。我已經跟村里商量好了,收拾一孔舊窯洞我住下,直到看到‘夢桃紅’花椒讓村民日子過紅火的那一天”

        “來來來,你們一定要到我們村的花椒園看看。”無論是誰到村里參觀,燕飛都要熱情地把他們拉到村里新建的花椒園。去年11月栽下的花椒,現在還只是不到半米高的小樹苗,一棵棵排列在花椒園里,顯得十分稀疏。

        “別看苗子現在小,可三年以后掛果,就是我們村產業發展的希望!”說著燕飛蹲下來用手扒開花椒樹下的土地,露出濕潤松軟的土層,說:“你們看,今年墑情很好,樹苗肯定能長得很好。”

        這606畝花椒園是去年9月燕飛駐村扶貧后,帶著駐村工作隊和鄉親們一起從無到有籌建起來的。他把花椒命名為“夢桃紅”牌,“希望用‘夢桃精神’給我們鼓勁,把‘夢桃精神’發揚光大!”

        燕飛是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派駐乾縣臨平鎮周家河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2019年5月,咸陽市加強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工作,在原有駐村扶貧工作隊基礎上,派出加強工作隊。作為“加強連”中的一員,燕飛一去就給自己定下“解決別人沒解決的問題、干別人沒干成的事”的目標。

        很快他就發現村里沒產業、沒集體經濟。周家河村位于渭北旱原,適合發展花椒產業。在工作隊來之前,村黨支部就組織過村民考察花椒產業,可由于缺資金、沒技術、看不到前景,誰也不敢當第一個種花椒的人。

        駐村工作隊來了,帶來資金、請來專家、組織村民外出學經驗、成立了花椒種植公司,不到兩個月時間花椒園就建起來了。

        “用一句話概括‘夢桃精神’就是好好干,干就干好。我已經跟村里商量好了,收拾一孔舊窯洞我住下,直到看到‘夢桃紅’花椒讓村民日子過紅火的那一天!”燕飛說。

        去年11月,花椒園破土儀式上,紡織工業園給周家河村的44名黨員每人送了一本趙夢桃事跡的書和畫冊。周家河鎮黨委書記張耀軍說:“干一行愛一行的‘夢桃精神’,在農村一樣需要傳承和學習。”

        在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的趙夢桃紀念館里,趙夢桃的半身塑像矗立在最顯眼的位置,塑像的基座上“夢桃精神 代代相傳”的金字標語格外醒目。220余幅照片、180多件珍貴實物展示著趙夢桃和“趙夢桃小組”的先進事跡。

        5月17日下午,紀念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他們是興平市人民醫院醫技黨支部的黨員們。疫情期間,這些白衣天使們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我們和趙夢桃雖然在不同行業,但她把國家的事業放在首位,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每一個勞動者學習。”興平市人民醫院醫技黨支部書記王紫欣說,參加抗疫讓她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勞動的價值和責任,“我們都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在紀念館里,參觀者被“趙夢桃小組”在三尺弄檔里的事跡鼓舞,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使離開了紡織行業,“夢桃人”也要把工作干到最好。

        劉育玲離開車間后到廠子弟幼兒園當老師,第一年就評上優秀黨員,家長都愿意把孩子交給她。徐保鳳現在是西北一棉實業有限公司民事管理部黨總支書記,竭盡所能讓近2萬人的社區其樂融融。“趙夢桃小組”第3任組長王西京內退后自學考取了律師資格證,進修了清華大學民商法研究生,把法律援助當成事業,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

        陜西省總工會主席郭大為說,在趙夢桃和“夢桃精神”的傳人們身上體現的精益求精、專注執著、嚴謹細致、創新創造、愛崗敬業等,正是工匠精神。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夢桃精神”與新時代工匠精神高度契合,是新時代工人階級“力量攥在手,夢想在前頭,實干才能出成就,不悔青春有追求”的膽氣豪氣的真實寫照。

        “在新時代,紡織行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難題,咱們‘趙夢桃小組’要一如既往沖在最前,主動適應企業調整,把創新融入日常管理和技術攻堅中,把精益求精融入每一個技術動作,把姐妹情融入每一次師徒幫教,多紡紗、紡好紗。”5月29日下午,在“夢桃之家”,何菲說完這些話后,和組員們一起投入到工作中。(記者梁娟、蔡馨逸、毛海峰)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6132787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中文字字幕码一二三区在线 | 日本一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动漫 | 日本性视频高清天天摸天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日本思思热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