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約5.6億畝
      2018-12-03 08:57:29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核心閱讀

        隨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不斷推進,各地統籌整合資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并結合高水平利用,有效提升農田質量和產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初冬的田野,江西省永修縣三角鄉的萬畝秈稻田基地在收割完畢后又投入了秋冬種之中。隨著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不斷推進,許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漿田”,變成了“萬畝田”“噸糧田”“高產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已逐年得到改觀。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約5.6億畝,耕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增強,質量和產能明顯提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正在廣袤田疇落地生根。

        高標準建設

        規模、綠色、“智慧”成為農田新底色

        江西省安義縣長埠鎮屬于今年高標準農田建設整村推進核心區,在建設點放眼望去,只見田塊平整、道路通暢,農溝均為土質溝,排水中心溝采用六角空心植草磚進行生態護砌。一場細雨澆淋過后,空氣中彌漫著新鮮的土腥味。

        “縣里建設高標準農田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尊重民意,從提地塊、審方案到驗結果,群眾全程參與和監督;二是因地制宜,宜稻則稻、宜蔬則蔬、宜養則養;三是生態高效,擴田便于機耕,表土剝離回填,并建設生態溝渠。”安義縣縣長彭開先說。

        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介紹,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以來,全省建立了“省級統籌整合、縣級集中使用”的農田建設資金管理新機制,根據平原、濱湖、丘陵、山區不同地形,確定畝均財政投入標準為3000元。去年已投入資金87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290萬畝。在工程質量上,圍繞“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建設要求,嚴把設計關、施工關和驗收關。

        “以前都是零碎地塊,一塊地只有5、6分,現在每塊地是標準的5畝,非常適合機械化作業。光機械化這一塊,每畝就能節約耕種成本50到70元。”永修縣周坊村村民蔡恒強說。去年,永修縣在昌九快速通道兩側集中連片打造三角、九合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面積2.34萬畝,項目總投資3542萬元,涉及水豐、紅旗、聯群和周坊等村。蔡恒強家流轉的600畝地被全部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在保證灌排通暢的基礎上,實現了耕地的規模化經營。

        “建設時,秉承生態環保、高效節水的設計理念,大量推廣使用新技術和新材料。”永修縣農業局局長、縣高標準農田辦主任戴熙良說。據介紹,三角鄉1.32萬畝高標準農田全部采用PE管輸水,能提高土地和水資源利用率,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采用蜂窩狀混凝土預制板植草護坡新技術,控制水土流失,降低后期維護費用;還引進新型樹脂材料閘門,經濟、環保、耐用。

        位于九合鄉灘溪鎮的萬畝全智能高標準農田建設點,將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作為智慧農田的樣板區,這里的耕地采用數據處理信息化、灌排自動化的全智能操控系統。戴熙良說,系統由專業管理軟件、遙測終端、通信網絡等開發集成,能夠提供田間實時水情數據,方便現場管理人員對灌排水系統相關的閘閥進行準確、可靠的運行控制,并與上級管理單位實現數據共享。

        高水平利用

        良田、良種、良法有機結合

        “別看它要冬眠了,力氣大得很。”在云山集團鳳凰山稻鱉共生生態種養基地,稻農從剛沒過膝蓋的水里撈出一只甲魚,翻過來放在地上。只見甲魚四肢一撐、頭一頂,沒幾秒就返回了塘里。

        據介紹,這里的甲魚養殖品種為鄱陽水系野生中華鱉,選用適合稻鱉共生的高檔優質常規品種“贛晚秈38號(外引七號)”。“甲魚在田間活動范圍大,接近野生狀態,還能吃田間害蟲。”江西云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潘海濤說,種稻基本不用農藥,稻米的品質也提高了。

        稻鱉共生的經濟效益可觀。潘海濤介紹,在這種模式下,畝產稻谷約450公斤,全生態甲魚75公斤;每畝產值1.5萬元,純收入可達6500元,是常規種植效益的4倍以上。良好的經濟效益大大提升了周邊農戶的種養積極性,土地流轉面積也逐年擴大。

        目前,全國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大約提升1到2個等級,糧食產能大約提高10%—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顯著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效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還把先進管理理念、服務體系、專業人才引入鄉村,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為實現高標準農田高效利用,安義縣長埠鎮項目區由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整體流轉。公司在安義縣流轉土地2.1萬畝,托管土地5.5萬畝,以“稻油輪作”為主要模式,推動油菜院士工作者落戶項目區,促進農產品科技和附加值雙提升,打造集“產學研功效”為一體的綠色優質稻油產業示范區。“再生稻種一茬收兩季,5—18元一斤,今年的稻子早早賣完了。如果以后全是這種好田,那托管經營就更有優勢了,農民不愁賺錢。”公司董事長、全國種糧大戶凌繼河說。

        據中科院典型調查,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后,平均每畝可帶動農民增收近500元,提升率為56.4%;項目區平均每畝地塊增值231.1元,提升率為48.1%。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只要管護得當,基礎設施可以有效運轉15年以上,成為各地保障農民和村集體持續受益的堅實基礎,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高要求管理

        理順管理體制,集中整合形成合力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農田建設現場工作會上,各地分享了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理上的特色經驗。黑龍江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與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同步制發,四川省開發省級高標準農田數據查詢系統,江蘇泰州探索市場化融資建設高標準農田模式。

        現實挑戰也不容忽視。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江西省2018年度290萬畝高標準農田已陸續開工。胡漢平表示,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財政補助標準不高、新增耕地認定難、建后管護落實難等現實問題。

        記者從現場工作會上了解到:在全國范圍內,有的農田建設仍處于低水平整治階段,總體規劃標準和建設標準偏低,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還有差距;有的受地域氣候限制,建設有效工期短,進度較難掌控;有的沿海地區,經過多年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連片、可供開發的面積越來越少。

        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農業農村部新設農田建設管理司,履行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職責,承擔耕地質量管理相關工作,參與開展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承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田整治項目、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管理。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在現場工作會上表示,這次機構改革將相關部門農田建設職責整合,列入農業農村部職能,新設農田建設管理司,將切實改變過去農田建設“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

        集中力量開展農田建設。農業農村部將統一下達農田建設任務清單,推動從中央預算源頭上對原有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進行整合,設立農田建設專項。積極指導各地加快理順農田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統一建設內容和要求。優先將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優先安排干部群眾積極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強、工作基礎好的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支持貧困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確保到2022年全國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記者 郁靜嫻)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相關新聞
      • 全國5.6億畝高標準農田是這樣建成的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望天田”“斗笠田”“冷漿田”變成了“萬畝田”“噸糧田”“高產田”——為實現高標準農田高效利用,安義縣長埠鎮項目區由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整體流轉。
        2018-12-02 07:33:28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2019年“國考”開考
      2019年“國考”開考
      天空之眼瞰百色
      天空之眼瞰百色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杭州:滿城楓情
      杭州:滿城楓情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3797941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伊人婷婷涩六月丁香七月 |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