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詩經(jīng)中的“簧”長什么樣?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告訴你
      2018-05-21 14:52:08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安5月21日電(記者 楊一苗、許祖華)位于陜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遺址出土多件約4000年前的骨制口弦琴,這是目前我國所見年代最早的弦樂器,其考古背景明確、共存器物豐富、結構完整、特征明確,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fā)現(xiàn)。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遺址。在21日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石峁遺址考古領隊孫周勇介紹,石峁考古隊在皇城臺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巨大、品類豐富的各類遺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遺物。其中在數(shù)以萬計的各類骨器中,還甄別出一批重要樂器——口弦琴。

        據(jù)了解,石峁遺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臺東護墻北段上部的“棄置堆積”內,為皇城臺使用期間由皇城臺頂部棄置而來。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規(guī)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弦片,一般長約8-9厘米,寬逾1厘米,厚僅1-2毫米,初步統(tǒng)計不少于20件,與其共存的還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測年數(shù)據(jù)顯示,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約4000年前。

        口弦琴在中國先秦文獻中被稱作“簧”。《詩經(jīng)·君子陽陽》:“君子陽陽,左執(zhí)簧,右招我房”。《詩經(jīng)·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現(xiàn)代口弦琴是中國最小的民族樂器,仍保持著人類早期弦樂器的原型特質,流行于蒙古族、羌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中。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嶗山云海
      嶗山云海
      在無聲世界中起舞
      在無聲世界中起舞
      新德里掠影
      新德里掠影
      總統(tǒng)衛(wèi)隊——雅典市中心的獨特風景
      總統(tǒng)衛(wèi)隊——雅典市中心的獨特風景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863855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字幕2021 | 制服亚洲中文字幕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1级乱日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在线天天看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