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叫停海外拍賣、啟動國際訴訟、敦促外國機構退藏……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成功“追”寶都有哪些高招?
      2019-09-18 16:44:3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題:叫停海外拍賣、啟動國際訴訟、敦促外國機構退藏……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成功“追”寶都有哪些高招?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王鵬

        2019年春,羅馬。隨著中意兩國代表交換相關證書,796件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被正式返還。這次文物返還,是近2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輿論稱之為“最美的重逢”。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在追索流失文物領域面對眾多新問題:曾被搶走的國寶即將在海外被“合法”拍賣怎么辦?盜墓賊瘋狂盜寶違法私賣出境怎么辦?被盜掘國寶卻被捐贈給外國博物館“依法”收藏怎么辦?新華社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救“虎”歸“館”:把準國際風向 團結就是力量

        青銅“虎鎣”,圓明園舊藏,是現存唯一一件以虎為裝飾主題的商周青銅鎣。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青銅“虎鎣”從此流落英國。

        2018年3月,英國一拍賣機構網站顯示,國寶“虎鎣”將被拍賣。一旦拍賣完成,“虎鎣”就很可能再次“虎落平陽”,落入垂涎中華國寶者手中,甚至下落不明。

        坐視國寶散失,還是謀劃奮起救“虎”?這是一個選擇。

        中國政府做出了選擇:“將繼續按照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通過一切必要途徑開展流失文物追索。”

        中國市場做出了選擇:“如該拍賣機構執意拍賣我國流失文物,將終止與其開展的一切商業合作往來。”

        中國人民做出了選擇:“要求一切機構與個人尊重屬于中國的文物!”

        眾志成城。一個“驚天逆轉”戲劇性地出現了——該拍賣機構負責人向國家文物局表示,購得“虎鎣”的境外買家希望將其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2018年12月,青銅“虎鎣”正式“入住”中國國家博物館,從此“猛虎歸山”。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鄧超告訴記者,此次成功救“虎”與準確把握住了國際上文物追索大趨勢相關。他表示,近年來國際環境對青銅“虎鎣”這類不在“1970年公約”約束范圍內的流失文物態度明顯改觀,法國、德國等一些國家紛紛開始在道義和輿論上轉而傾向將流失文物歸還給原屬國。

        記者了解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還多次叫停流失文物海外商業拍賣,救寶回國。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救“虎”成功得益于舉國同心、民氣可用,真正顯示出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在追索流失文物工作領域的巨大能量。

        英雄救“美”:勇擒盜墓賊一個不少 智取唐皇后槨、畫回國

        她的姑奶奶是武則天,她的丈夫是唐明皇,她是大唐的武惠妃、貞順皇后,她的墓被盜了個干凈。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2004至2005年,有盜墓賊對陜西西安的唐貞順皇后陵墓實施長達一年多的瘋狂盜掘。雖然2006年2月此案便已告破,10余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還追回了100余件文物,但該陵墓內的彩繪石槨和數幅壁畫卻已被分解打包倒賣出境,被美國一名古董商購得。

        賊,是違法的,不能放跑一個;寶,是國家的,要設法找回來。

        警方與文物部門聯手出擊:或向國際刑警組織提供石槨證據資料、或組成追繳涉案文物談判小組赴港談判……一追就是數年。

        追索工作推進并非一帆風順。中國兵法,攻心為上。辦案人員靈機一動,決定邀請購得被盜文物的相關人員到陵墓現場實地考察。

        墓葬被盜現場的情況,極大地觸動了應邀來華的古董商代理人。“這石槨在美國僅是眾多古代藝術品中的一件而已,但在中國它卻承載著一段歷史,不可替代。”該代理人當場表示,將幫助盡快促成石槨歸還中國。

        2010年,美國古董商最終同意將被盜石槨返還中國,次年又將涉案的壁畫全部返還。至此,唐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全數追繳到案。

        據記者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始終保持對文物犯罪高壓態勢。僅2017年以來,公安機關和文物部門3次開展專項行動,累計偵破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677起,追繳文物1.3萬余件。

        金鳥歸國:重法治 求合作 創新路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重要發祥地。在這里,一只“金鷙鳥”于上世紀90年代初,和它黃土之下的同伴們一道,因遭盜掘流落法國,此后被收藏者捐贈給了吉美博物館。

        “倦鳥”該歸國,卻難歸。據專家介紹,依相關國家國內法規定,進入公立博物館的被盜流失文物就已化為他國“公共物品”。困住它的,是冰冷的法律鎖鏈。

        不拋棄、不放棄,重法治、想辦法。有關方面經過數年艱苦談判協商,最終得到一個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由文物原收藏者分別與法國政府解除捐贈協議,使之退出國家館藏,再由他們將文物返還中國。這批“飛”返祖國的金鳥,為世界提供了突破文物所在國法律障礙實現文物返還的成功案例。

        “國際道義規則雖然可能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應鼓勵世界各國盡最大可能遵守之”;

        “為了保護已知的考古遺跡免遭盜掘與掠奪,各國應以適當的方式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

        “鼓勵各國建立可自由、便捷訪問的被盜文化財產國家數據庫,并將國家數據庫與國際數據庫相鏈接”;

        ……

        2014年9月,第四屆文化財產返還國際專家會議發布《敦煌宣言》。在保護和返還非法出境的被盜掘文化財產領域,中國首次主導制定了國際性文件。

        積極加入國際公約體系、擴大文物返還“朋友圈”;主導制定國際文件、為完善文物返還國際秩序貢獻中國方案;上線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臺、發布外國被盜文物數據庫……70年來,新中國追索流失國寶的努力從未停歇。

        凡我國寶,雖遠必追!如今,龍門石窟石刻佛像歸位、皿方罍“身首合璧”、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跨海歸國……15萬余件流失文物業已回家。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文物追索,只有進行時。我們將進一步與外交、公安、海關等部門加強協調聯動,系統布設專門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再上新臺階。”

      相關鏈接:

        ·秘密小組“追”寶、仁人志士獻寶、兄弟國家還寶……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怎樣“追”回大批流散國寶?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生態中國·壯美山河瞰新疆
      生態中國·壯美山河瞰新疆
      仙人洞里說豐年 海昏遺址看文化
      仙人洞里說豐年 海昏遺址看文化
      四川甘孜格薩爾機場通航
      四川甘孜格薩爾機場通航
      秦始皇兵馬俑首次在泰國展出
      秦始皇兵馬俑首次在泰國展出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5010974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婷婷网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 在线资源AV每日更新不卡 |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