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高原上的三代守邊人:守護祖國邊境線是畢生使命
      2019-08-04 07:12:31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愛國守邊是我的職責。”黨確桑布說。

        生活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甲崗村的黨確桑布,是甲崗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家里的第二代守邊人。

      圖為黨確桑布。 謝藝觀 攝

      圖為黨確桑布。 謝藝觀 攝

        作為邊境巡邏隊一員,他繼承父親的精神,把守邊任務當作畢生的使命;他的兒子也繼承他的守邊事業,在邊境上灑下青春和熱血。

        11歲開始跟著父親守邊

        甲崗村位于日土縣南部,距離縣城70公里,從村莊往西80公里可達邊貿點都木契列,西與印度毗鄰,邊境線長達80公里,有通外山口3處,傳統邊貿點1個。

        生活在邊境,守邊是這里男人的使命。黨確桑布11歲的時候就已跟著父親守邊。

        黨確桑布的父親多杰歐珠是村里第一代守邊人。

        1959年,西藏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甲崗村的村民開始迎來新生活。但敵情的出現,打破了他們的平靜日子。

        當時,黨確桑布的父親多杰歐珠選擇與邊防戰士一起戰斗,守衛祖國的領土。

        在黨確桑布家的老房子里,如今依然存放著多杰歐珠從戰場上帶回來的一扇木門,這扇木門既是紀念勝利之物,更是提醒鄉親們和自己的子女謹記這里是祖國的領土。

        1962年,黨確桑布出生的第二年,邊境發生了戰事。

        硝煙在邊境彌漫,因為擔憂和害怕,村里的一些牧民萌生了去意。黨確桑布說,父親不僅堅持不走,還做起了村民們的思想工作。五個月后,邊境重歸平靜。只不過,黨確桑布家和親戚家的25頭牦牛卻在完成運輸后跑得無影無蹤。

        不氣餒的父親又養殖起了新的牦牛,和其他四戶人家繼續放牧守邊。

        還未設立邊防哨所的那段時間,邊境并不太平,牧民們明白,除了依靠邊防部隊的力量,自己也必須行動起來,“上世紀70年代初,村里開始組建民兵巡邏隊,父親第一批報名參加。”黨確桑布說。

        “處在邊境這里,就必須把守邊固邊的工作做好,祖祖輩輩都要教育好。”雖然多杰歐珠已于2013年去世,但這些告誡,黨確桑布牢記于心,決定像父親一樣,把一生獻給守邊事業。

      圖為黨確桑布展示以前巡邊時要帶的東西。 謝藝觀 攝

      圖為黨確桑布展示以前巡邊時要帶的東西。 謝藝觀 攝

        40多年巡邏生涯 從徒步到騎馬

        “以前和父親一起去守邊時,干糧、帳篷、被子、衣物都需要背著,每次一走,幾乎把整個家搬空了。”黨確桑布回憶。在放牧點,需要自己搭帳篷、撿柴火御寒。冬天還要把冰融化,燒水做飯。

        但那時的他,比起生活上的不便,更害怕的是強盜。

        在黨確桑布很小的時候,父親出去后,只留他和母親還有弟弟們在家里。“那時,經常聽說邊境有很多強盜、小偷,很害怕會闖進家里。”

        因此,剛開始跟父親去守邊時,黨確桑布最怕遇到他們,每次巡邏時,心情都會非常緊張。

        守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防止偷渡者出入境。

        40多年的巡邊生涯中,黨確桑布不止一次抓到過偷渡者。

        “前些日子就在那個山口抓到三個偷渡者。”黨確桑布的大兒子次仁南吉指著遠處的群山,向記者描繪當時的情景,“那幾個人準備偷渡過去,正巧遇到了父親。”

      圖為黨確桑布和兩個兒子。 謝藝觀 攝

      圖為黨確桑布和兩個兒子。 謝藝觀 攝

        80公里的邊境線,4000多米的海拔,徒步巡邏體力消耗非常大。1983年,彼時的黨確桑布作為民兵隊伍中的一員,早上要帶著槍和子彈出去巡邏,晚上還要背柴火回來燒火御寒,有一天,終于支撐不住累倒在路上。

        談起這件事時,黨確桑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這不算啥。”

        “隨著國家的大力投入,現在巡邏條件好了很多。路修好了,車也有了,拿上吃的用的,就可以走,徒步巡邏也變成了騎馬巡邏。”黨確桑布跟記者強調,相比父輩,這代守邊輕松了很多。

        后輩們也要盡好自己的責任

        在黨確桑布心里,守邊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會放棄,也從未后悔。也希望后代們能珍惜現在擁有的條件,盡好自己的責任。

        “這條路,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從村子出發,黨確桑布帶領記者來到了30公里外大兒子次仁南吉和二兒子洛桑維色所在的牧業點,這里離邊境線僅20公里。

        群山包圍下,牧場如一條綠色的毯子覆蓋著廣闊的大地,兩間隨意搭成的房子點綴在牧場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屋頂之上。

        相比以前守邊時所住的帳篷,這里住起來更加舒適,不用擔心狂風暴雨時被吹倒。

        上百只羊被放在房屋后面的羊圈內,到達牧業點時,正趕上羊群被放出來,黨確桑布熟練地用鞭子驅趕著羊群。

        “現在家里有四個牧業點,總共100多只羊,夏天會在這個牧業點,冬天再把羊趕到其他牧業點。”次仁南吉告訴記者,現在每年靠著放羊,家里可以獲得一萬多元的收入,加上草補和邊補等,足夠維持生活開銷。

      圖為羊群正從羊圈里出來。 謝藝觀 攝

      圖為羊群正從羊圈里出來。 謝藝觀 攝

        他和弟弟洛桑維色都跟隨黨確桑布的腳步,一邊放牧一邊守邊。

        “守護國家邊境線,這是我的義務,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這樣過來的。”談到守邊,洛桑維色堅定地說。

        目前,次仁南吉和洛桑維色都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談到會不會讓孩子繼續守邊事業,次仁南吉說,“想先讓孩子上學,但也會跟他講清楚,守邊有多么重要,等到長大后,讓他自己去做選擇。”

        “孫子們將來考不上大學的話,回來放牧、守邊是他必須要做的事。”黨確桑布也告訴記者。

        對于黨確桑布來說,最希望守邊這份工作,能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他會一直和兩個兒子一起,任憑斗轉星移,固守這一方天地。(謝藝觀)?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俄羅斯姑娘列娜的中國生活
      俄羅斯姑娘列娜的中國生活
      古格夕照
      古格夕照
      晨曦中的“帳篷城”
      晨曦中的“帳篷城”
      建國家濕地公園 保一湖清水進京
      建國家濕地公園 保一湖清水進京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4834040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观看 | 日韩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久久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