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心技术就有下一站精彩

2025-05-13 09:27:34 来源: 《环球》杂志

 

这是2024年11月8日拍摄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的日本富士胶片集团展台

文/《环球》杂志记者 毛振华

编辑/马琼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大时代,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富士胶片,曾经的影像“巨头”,面对胶片市场的变革毅然踏上转型之路,在医疗、材料等多元领域开疆拓土;摩托罗拉,移动通信的先驱,在智能手机冲击下分拆业务,却能在小众领域重焕生机;惠普,在发展高峰敏锐地觉察到风险,主动变革投身3D打印新业务领域……

  当颠覆性技术周期从“百年一遇”加速至“十年一变”甚至更短,唯有类似上述这些敢于将核心技术基因进行跨维解构与重组的企业,方能在产业更迭的时代巨变中,完成从“技术守成者”到“市场引领者”的蜕变。

富士胶片:多元探索逆风而上

  日本知名企业富士以胶片闻名,创业之初,富士胶片就在持续提供影像产品,从最初的摄影胶卷到后来的数码相机、一次成像产品,富士胶片始终致力于通过各种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五彩斑斓的世界留下美好的回忆。

  如今,很多人对富士胶片的印象也还是停留在彩色胶卷时代。然而实际上,面对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兴起和普及带来的巨大压力,富士胶片在过去20多年中已完成了转型,成长为一家业务涉及影像、医疗、材料等领域的全球多元化巨头。这缘于2000年前后富士胶片确立的业务发展新版图。

  1934年,肩负着让日本实现胶卷国产化的使命,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成立。2000年,富士胶片跻身世界500强公司行列,胶片业务的全球份额一举超过了昔日行业巨头柯达,彩色胶片业务收入高达公司总销售额的60%。

  但彼时,数码相机已经崭露头角,这种新产品不需要胶卷,还能重复使用,便利性大幅提升。富士胶片敏锐觉察到危机,对当时公司在胶卷生产中积累的丰厚技术做了盘点。通过认真细致的梳理,富士胶片明确了集团新的业务版图,并向医疗健康以及高性能材料等成长型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为更好地在重点业务领域发展,富士胶片还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多次兼并收购。在生命科学领域,从2011年开始,公司相继收购了多家欧美行业先进企业,涉及细胞开发和制造、细胞培养基、生物制剂等;在医疗系统业务领域,收购了日立旗下影像诊断相关业务;在文件处理领域,收购了富士施乐全部股份使其成为集团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现在的“富士胶片商业创新”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完成了对美国半导体材料厂家英特格公司(Entegris)半导体工艺化学品业务的收购。

  此外,富士胶片进军化妆品领域,并将其自行研发的艾诗缇(ASTALIFT)高端护肤系列产品推向中国市场。该品牌旗下产品包含化妆水、面霜、卸妆啫喱、洁颜皂液、隔离霜等大众常用品类。

  对于如此大幅度转型,富士胶片认为,二者并非完全不搭界。化妆品所需的胶原蛋白,就是富士公司原来生产胶卷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胶卷生产中用来防止胶卷褪色的防氧化技术,也是化妆品生产过程中抗衰老所不可或缺的技术。

  富士胶片还投身疫苗领域,在英国投资有疫苗工厂。公司还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细胞培养基生产工厂,新工厂由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子公司富士胶片欧文科技公司运营,为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制品生产、细胞及基因治疗和医疗应用开发提供先进细胞培养解决方案。

  如今,富士胶片与摄影相关的业务只占公司营业额的七分之一。

摩托罗拉:小众领域风生水起

  全球首款彩色电视机、第一部移动电话、阿波罗登月舱使用的通讯设备……曾经,摩托罗拉是移动通信市场的“王者”。它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段铭刻在通信史册上的辉煌历史。摩托罗拉积累的庞大创新成果,让整个行业受用至今。

  梳理历史可见,摩托罗拉早在1987年即在中国天津设立工厂,开始生产便携式对讲机,进一步巩固其在亚洲市场的地位。此后,摩托罗拉更是提出了“铱星计划”,旨在通过发射大量卫星实现全球通信覆盖。尽管后来这一计划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实现,但其前瞻性的构想却为后来的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024年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人们在联想展台参观摩托罗拉可弯曲智能手机

  摩托罗拉曾经在智能手机时代有过高光时刻,其在2004年推出了备受赞誉的RAZR V3手机。只不过,随着苹果、三星及多家中国手机公司集体发力,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面对困境,摩托罗拉在2011年决定拆分手机业务,成立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并将摩托罗拉移动以125亿美元出售给谷歌。2014年,谷歌又以29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中国的联想集团。

  这背后其实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没有哪家公司能够永远独占鳌头。唯有持续创新与适应变革,方能在市场中立足。

  摩托罗拉手机已辉煌不再,但摩托罗拉品牌并未消亡,这其中的代表正是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尤其是在公共安全和企业通信领域,凭借可靠、安全且高效的通信产品和服务,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的业务广受好评。而且,在当今工业4.0时代,为助力企业实现高效运营和提高竞争力,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以智能生产和制造领域为例,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能够为制造商提供实时监控与预测性维护的系统。通过集成这些技术,企业能够对生产线进行远程监控、故障预测以及优化生产流程。此外,智能工作中心能够利用机器人自动化完成重复且繁重的任务,减少人为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效率。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还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包括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企业级软件集成等,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灵活、高效且安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曾经令人唏嘘的铱星计划也迎来新生。铱星的一代系统于1987年提出,1998年正式上线运营,却在仅仅9个月后申请破产。这个部署了十余年、在轨运营66颗卫星、成本高达60亿美元的星座计划的破产,被业界认为是20世纪商业航天领域的最大遗憾。不过,铱星公司前些年经历破产重组后又东山再起,服务能力也上升了一个等级,至今在低轨星座的竞争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摩托罗拉昔日留下的这一宝贵计划有可能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

惠普:向高端迭代升级

  前不久,2025惠普春季打印机新品发布会暨合作伙伴大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惠普推出9款新一代捷系列双面激光打印机,焕新惠普商用双面打印机产品矩阵,显示了这家企业在商用打印领域技术创新和本土化战略上的持续突破。

  作为打印机领域的“常青树”,惠普多年来持续创新迭代,尤其是向商业打印、3D打印等领域不断延伸触角,这已成为其如今商业版图的倚重重点。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先由计算机构建数字模型文件,然后利用塑料或者金属等可以黏合的材料,通过类似打印的方式构造实际物体。一段时间里,3D打印是火爆一时的技术方向,成为“风口”。

  遥想当年,惠普已经坐稳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两个市场的全球前三名位置,特别是后者已连续多年占据榜首位置。这些都让惠普有充足的底气和实力去发展下一波生意,即3D打印。相对而言个人电脑和打印机市场已高度成熟,增长乏力。惠普认为,3D打印正是点燃市场爆点的下一波生意。

  事实也的确如此。全球领先的3D打印技术咨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今年3月发布的行业重磅报告《Wohlers Report 2025》指出,全球3D打印行业2024年总收入达219亿美元,其中金属3D打印应用占比超35%。该报告预测,未来十年该行业复合增长率将达18%,材料生产商增速达21.7%,技术深化与市场扩张正重塑制造业格局,挑战中孕育千亿级机遇。

  基于自身实力与对行业的敏锐观察,早在2014年,惠普就宣布进入3D打印市场,并适时在2016年正式推出产品。除了用于原型打印,此时的产品已经可以胜任短周期的生产制造,特别是需要当天可取的零部件生产制造。耐克、宝马、强生、西门子以及其他3D打印系统公司闻讯纷纷上门寻求合作,这为惠普的3D打印市场铺就了更广阔的前路。

  知名企业探索3D打印并非“装门面”,而是确有应用场景——耐克希望把惠普3D打印机用于鞋类产品的创新制造;强生想把惠普的3D打印机用于医疗器械、设备以及健康类产品的生产制造;宝马则将其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与量产。

  经过多年培育,惠普在3D打印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入。除了不断丰富的材料选择,惠普还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生态系统,涵盖企业管理解决方案、三维建模和制造等环节。或许有一天,惠普押注的3D打印会颠覆传统制造模式。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