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陌生”赛道
2022年8月8日,在广东省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市民群众使用免费的智能设施乐享健身运动
文/《环球》杂志记者 韩啸
编辑/马琼
从消费电子到医疗科技,从硬件制造到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上,传统巨头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面对传统业务增长天花板与数字化变革推动下的新兴领域蓝海,从熟悉的“舒适圈”走向充满挑战的“陌生领域”,成为一些传统巨头的必然选择。
医疗蓝海:科技巨头新航道
在2024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飞利浦(Philips)携行业领先的专业医疗产品亮相,其中包括多款首发、首展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作为昔日家电巨头,飞利浦的转型堪称经典教材——2011年,飞利浦决定剥离电视业务,2016年将其照明业务独立上市,彻底摆脱传统消费电子业务束缚,押注医疗健康科技这一庞大的新蓝海市场。
在新战略下,飞利浦推出了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睡眠呼吸机、远程患者监护设备等一系列智能产品,构建起从医院到家庭的健康管理生态。例如,星云三维影像后处理云平台能够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进行肺结节检测、心脏功能分析、脑灌注评估,大幅提升诊断效率,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尤其突出。其AI诊断系统星云三维影像数据中心已覆盖全球950家医疗机构,2023年医疗业务营收占比超60%。
飞利浦全球首席执行官(CEO)贾博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我们选择聚焦健康科技领域,是看到了全球医疗领域存在巨大需求。作为一家致力创新的科技公司,我们迎来了重大机遇,能够凭借多元创新为健康医疗领域作出贡献。公司开始重启增长,利润率和现金流都在提升。”
方正证券的分析指出,头部企业凭借其卓越的稳定性与强大的竞争力脱颖而出,特别是在医疗行业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头部厂商在产品适配性上的优势愈发凸显,有望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与增长机遇。
如今,飞利浦不仅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保持领先,还在微创介入手术、家庭健康监测等新兴领域加快创新步伐。飞利浦打造的星河超级复合手术室集成了专用空中机器人FlexArm、超高端3TMR、Incisive64/128CT等尖端设备,可实现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同台进行,为多学科手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缩短手术时间。
无独有偶,全球领先医疗企业雅培(Abbott)近年来也将重心从传统药品与器械制造,转向提供数字健康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医疗体系向数字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并购健康科技公司、推出远程健康平台等动作,雅培正完成从药物制造商向智能健康管理平台运营商的跃迁。
其标志性成果之一便是Freestyle Libre——这款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彻底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让患者能够无需针刺就能实时监测血糖,大幅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与精准性。
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推动了连续血糖监测仪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大公司正寻求通过瞄准注重健康管理的潜在客户来扩大市场。2024年,Freestyle Libre销售额达到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8%。
雅培非处方动态血糖仪Lingo的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人们对追踪生物标志物非常感兴趣,这些标志物可以提供有关个人健康状况的洞察,而这些洞察是用此前的追踪器无法检测到的。”
此外,雅培还推出了针对心脏病患者的远程健康监测设备,支持通过智能手机实时追踪心脏功能。这一布局不仅契合了远程医疗和居家护理的增长趋势,也打开了更广阔的用户市场。
数字化:传统巨头的破局之道
随着AI、5G、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发展,更多巨头正跨界拓展数字医疗、供应链追溯等领域潜力。业内认为,AI等技术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汽车巨头丰田(Toyota)正悄然布局医疗机器人行业。面对全球老龄化加剧及康复医疗需求激增,丰田以其在机器人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为基础,近年来积极拓展医疗机器人领域。代表产品之一就是“Welwalk”系列康复支持机器人,旨在帮助因中风等原因导致下肢瘫痪的患者进行步行训练。
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25.2%。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285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1%。预计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19亿美元。
丰田从2007年就启动了机器人研发计划,并与藤田医科大学现任最高顾问才藤荣一教授合作,针对机器人研发项目持续开展优化改进工作。截至2024年12月,该款机器人已在日本全国105家医院和医疗机构中投入使用。经过多次改进,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最新型号于2024年12月完成。
2017年8月31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预展上,参观者在飞利浦公司展台体验虚拟现实护目镜设备
此外,丰田还开发了“Human Support Robot”(HSR),该机器人配备3D摄像头和激光传感器,能够执行如取物、开门等任务,辅助行动不便的用户。虽然HSR仍需人工操作,但其设计初衷是作为护理人员的辅助工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述成果充分展现出,丰田不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而是致力于通过“技术迁移”,在新的需求场景中找到新增长点,成为未来医疗助力技术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打印与复印领域的先驱,美国施乐(Xerox)在数字化浪潮中一度陷入增长停滞。然而,这家百年企业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将文件管理技术扩展到区块链供应链管理,从硬件制造商转型为数字服务提供商。
从企业并购举措来看,施乐在数字解决方案领域布局已久。2024年12月,施乐以15亿美元收购了打印机制造商利盟(Lexmark),整合利盟的供应链和A4彩色打印技术,以增加其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此外,施乐还以4亿美元收购了IT服务提供商ITsavvy,进一步强化其在IT产品和服务领域的影响力。
近年来,施乐还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文档管理安全性、供应链透明度以及产品生命周期可追溯性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其中,施乐公司与IBM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BlockChain Copier”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利用区块链框架Hyperledger Fabric,创建了一个安全透明的复印机固件更新管理系统。每个固件更新都作为单独的区块存储在区块链上,并附带其数字签名和时间戳。
这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不仅增强了复印机固件的安全性,还提供了所有固件更新的透明且可审计的记录。施乐认为,这项技术可以通过确保固件更新的完整性和简化版本控制流程,重塑复印机行业生态格局。
此外,施乐还与医院合作,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电子病历管理。施乐印度全球文档外包总监Ritesh Gandotra指出,“采用区块链技术管理电子健康记录,有助于实现精准的身份验证、有效保障患者数据的保密性、促进数据在合规范围内的共享,同时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深入挖掘医疗治疗过程中的见解。这有望彻底改变数据的收集和访问方式。”
今年3月,美国康涅狄格儿童医院与施乐达成合作,借助尖端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儿科医疗保健,以简化医疗服务流程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在此次合作中,施乐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优势,针对急诊科运营效率、儿科肿瘤心脏毒性风险预测和人口普查预测三个关键领域,开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力求为儿科医疗保健带来实质性的变革与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加速应用到施乐、丰田等企业转型路径中。2024年10月,丰田研究所与波士顿动力公司宣布达成重要合作,旨在加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丰田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大幅提升机器人的学习能力,该所聚焦于大型行为模型(LBM)的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基于视觉与语言条件融合的基础通用模型,以实现机器人灵活抓取操作。这一布局为大规模部署人形机器人打下坚实基础,最终目标是将机器人引入工厂装配线和家庭养老护理中。
德勤发布的《2025年制造业展望》报告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传统AI技术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55%的工业产品制造商已在运营中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超过40%的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内增加对AI和机器学习的投资。